心系生態農業 致力慈善事業——記愛福地公司總經理魏祥圣
發布日期:2016-01-25 作者: 點擊:
魏祥圣,男、漢族,1978年出生,大學本科學歷,濟寧市民建會員、濟寧市十二屆政協委員,山東省個體私營協會常務理事、任城區第一屆人大代表,市中區勞動模范,現任山東愛福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法人代表。
一、臨危受命、艱苦創業 魏祥圣,一個地道的山東漢子,憑借著頑強的拼搏精神、堅韌不拔的工作毅力,從零起步,打造出了一個實現理想和人生價值的事業平臺——山東愛福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東愛福地公司的前身是一個作坊式的鄉鎮企業,由于技術含量低,工藝水平落后,內部管理混亂,市場競爭力低下,企業面臨生存窘境。2008年通過改制,成立了山東愛福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魏祥圣臨危受命中擔任公司總經理。
上任伊始,一方面是農資市場競爭已達白熾化,許多中小企業迅速淡出市場,一方面卻是:由于連年使用化學農藥、化學肥料造成的土壤板結、土壤酸堿化、沙化、作物重茬日益嚴重,令農民苦不堪言。魏祥圣意識到:要解決農民面臨的種種困擾,企業要生存,必須走科技、專業、生態可持續化的道路。他首先深入、科學的做了大量市場調研,創新營銷模式,并多次向山東農業大學等多所農業、科技大學的教授、專家求計問策,求技術、求革新,謀求造福于民、企業發展,與國內PGPR(根際促生菌)領域的權威專家建立了微生物肥料長期發展戰略合作關系。有志者事竟成,魏祥圣帶領公司員工經過幾年的奮力拼搏,公司產品贏得了廣泛的市場,愛福地品牌贏得了廣泛的贊譽。近年來,在經濟下行的逆境中公司依然保持了穩健快速的發展,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當年幾千平米的小作坊如今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集生物、農業、環保為一體的科技公司,愛福地公司正以扎實、穩健的步伐開拓美好的明天。
二、致力慈善、回饋社會 鵬飛九天,大地是騰飛的支點,山東愛福地在迅速崛起的過程中,時刻不忘回饋社會。近幾年喻屯鎮及周邊紛紛種起了大棚甜瓜,魏祥圣為周邊農戶提供低于成本價的優質生態有機肥,并聘請濟寧市農科所的高級農藝師定期對瓜農進行技術培訓,全鎮3.2萬畝甜瓜平均每畝增產20%,含糖量提高了6%,讓當地農民增產又增收的同時,還解決了土壤板結、作物重茬、頑固土傳病害等讓農民頭疼的問題,此舉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產增收做出了突出貢獻,造福了一方百姓。
社會責任,慈善先行。2008年汶川大地震,魏祥圣組織全公司職工捐款捐物3萬余元支援汶川人民抗震救災;2012年中區開展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下村幫扶活動,魏祥圣個人捐款5萬元為喻屯村修建村級道路;2013年濟寧市中區成立青年創業促進會,又慷慨捐款10萬元,支持青年創業;2015年的“愛福地暖冬行動”,魏祥圣又帶領員工走訪喻屯及周邊30多戶孤寡老人及困難家庭,送去了總共價值5萬元的米、面、油、棉衣、現金等生活必需物資,幫助貧困家庭渡過嚴嚴寒冬。
三、深入調查、建言獻策 作為一名政協委員,魏祥圣始終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認真履行政協委員的神圣使命,從維護社會,穩定大局、服務民生的高度,積極發揮政協委員政治協商、參政議政、民主監督三項職能,為地方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貢獻。魏祥圣心里想得最多的是百姓的利益和福祉,了解民生問題,解決百姓難以解決的問題。多年來,秸稈處理一直是老百姓頭疼的大問題,也是政府提倡秸稈禁燒需要解決的急問題。魏祥圣多次和喻屯鎮領導一起研究解決方案,積極建言獻策,最后制定出了一個既環保又生態的解決方案:鎮政府投資購買數臺秸稈打包機,免費打包所有秸稈,愛福地公司以240元每噸的價格回收,然后公司通過微生物技術把廢棄秸稈轉化為有利于作物生長和改良土壤的微生物有機肥料。這樣既提高了老百姓的收入,更有效的解決了由于秸稈焚燒而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實現了社會和經濟的雙贏。
多年來魏祥圣個人及企業先后獲得“濟寧市中區勞動模范”、 “市區兩級監督評議員”、“濟寧市知識產權工作先進個人”.“濟寧市首批鄉村之星”,“濟寧市中區運河英才”.“濟寧市中區優秀政協委員”. “濟寧市市中區科學技術一等獎”、“第六屆中國技術市場金橋獎”、“山東省名牌產品”,“山東省技術市場科技金橋獎”,“山東省微生物創新獎”,“濟寧市微生物肥料工程研究中心”,“山東省農資經營優秀誠信企業”等榮譽稱號。
艱苦的創業經歷,使魏祥圣深刻認識到:社會環境是水,企業是船,只有社會環境穩定,企業才能有較好的發展。目前,魏祥圣正以百倍的信心為他的事業勾畫著宏偉藍圖,未來幾年,他將以為農民造更好的肥料、為經濟發展積極貢獻為宗旨,立足山東,著眼全國,放眼世界,把企業做得更大更強,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